1607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
历史记录

全球化纤产业新发展,2021中国国际化纤会热议“十四五”发展重点

作者: 媒体部 May

2022-05-16


虽然能源供应能力持续提升,但受制于全球经济复苏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10月19日,在千里运河最美县——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,第27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(泗阳2021)拉开帷幕。本次会议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形式,以“新阶段、新格局—引领全球化纤产业新发展”为主题,围绕全球经济发展形势、世界化纤工业未来发展方向、中国化纤工业“十四五”发展等热点,探讨如何集众智、汇众力,以科技、绿色、智造引领全球化纤产业新发展。

 

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、宿迁市人民政府指导,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、泗阳县人民政府、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主办,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、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、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、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/分会承办,欧瑞康集团协办。

 

筑牢基石 引领产业链价值提升
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6月正式发布了《纺织行业“十四五”发展纲要》,明确了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新定位,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、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、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;提出了2035年行业的远景目标,即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,我国纺织工业要成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、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。


 


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认为,作为纺织产业最为重要的原料,化纤不仅在体量上满足纺织产业发展需要,更是纺织产业科技、时尚、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。围绕纺织工业“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、建设高质量的纺织制造体系、畅通内需为战略基点的产业循环、提升国际化发展层次与水平、推动行业时尚发展与品牌建设、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、优化国内布局提升发展协调性、构建纺织产业安全发展体系”等八项重点任务,化纤工业将从原料端筑牢纺织产业基础、引领纺织产业链价值提升,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、智能化数字化发展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主动作为。特别是我国向全世界做出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的郑重承诺后,绿色低碳发展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也必将在政策体系、产业规制中有所体现,企业也要及时做出调整,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企业的战略体系、生产体系、创新体系和价值体系中,以赢得未来主动。

 

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致辞时表示,化纤行业是先进制造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,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,加快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,对保障纺织工业原料安全、提升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、助力战略前沿技术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

 

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化纤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变化。化纤行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科技创新为动力,以满足纺织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为目的,一是提升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再上新台阶,二是加快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,三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。立足新发展阶段,结合国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与全球化纤界同仁一道,加强合作,实现共赢,共同推动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 

产业布局 推动泗阳化纤“三化”发展

化纤产业是宿迁市20条重点培育的产业链之一,发展势头强劲,集聚效应愈发突显,规模体量不断扩大,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,特别是2019年以来,恒力集团、恒逸集团、桐昆集团、盛虹集团以及赛得利集团五大优势纺织纤维企业,都在宿迁新设生产基地、新增项目投资。宿迁市市委常委、副市长章其波表示,目前宿迁市拥有化纤产业在建重大项目6个,总投资近1000亿元,建成后预计新增产能超过900万吨,将成为全国领先的纺织纤维生产基地、全国最大的短纤基地之一。


 


中共泗阳县委书记马伟表示,泗阳高端纺织产业加速集聚,目前拥有桐昆恒欣、晨风服饰等规模以上企业115家;高标准规划的精品化纤产业园,“聚酯—切片—纺丝—加弹—织造—染整—成品”完整产业链日益壮大,已初步形成淮海经济区最大、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之一。特别是芮邦科技25万吨再生纺及配套加弹项目的顺利投产等,促进了泗阳县绿色家纺产业转型升级。

 

泗阳县招商局局长王颢介绍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泗阳重点围绕“2+3+N”产业体系(即:化纤纺织、绿色家居两个主导产业,食品饮料、健康医疗、电子信息三个优势产业以及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),正全力突破一批产业链相关、价值链高端、创新链协同的大项目以及技术含量高、产出效益好、环境影响小的税源型、科技型好项目,促进产业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延伸,力争通过五年努力,培育形成千亿级工业总产值。


 


面向未来 解析行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路径《化纤工业“十四五”发展指导意见》的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,会上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作“面向未来——化纤工业‘十四五’发展”主旨报告,从化纤工业“十三五”发展回顾、“十四五”面临的背景形势、“十四五”发展重点领域三方面展开探讨。

 

端小平从六方面总结了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化纤产业取得的成绩及特点:一是产业优势进一步强化,2020年,化纤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84%以上,我国化纤产量占全球的70%以上,进一步巩固了在我国纺织工业体系和全球化纤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;产业集中度提升,产业链不断完善。二是常规纤维整体保持国际领先水平,高性能纤维技术水平逐步由跟跑进入到并跑的新阶段。三是龙头企业炼化一体化发展进展显著,实力进一步增厚,研发投入增强,并在可降解材料、绿色煤化工、锦纶熔体直纺、绿色催化剂、智能制造、循环再利用等领域持续发力,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和研发水平的提升。四是高性能纤维主流品种实现工程化稳定制备,尤其是代表一个国家纤维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产品——碳纤维不仅产量快速增长,而且在今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全行业盈利;莱赛尔、生物基聚酰胺、壳聚糖、聚乳酸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依托国产化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。五是行业的整体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居于全球领先位置;六是行业在绿色发展、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继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后,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的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的推出,再次证明我们在纤维领域软实力的提升。


 


“十四五”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,行业将面临重大机遇、重大挑战,新冠疫情、产业安全、科技创新、绿色低碳、“双循环”、消费升级等将会贯穿于行业的发展当中,“双碳”、智能化、差异化、高性能和可降解纤维、新型产业结构和原始创新等将成为其发展关键词。在此基础上,端小平分析了全球化纤发展趋势:2020年的低基数叠加弱复苏,作为刚性需求,全球纤维仍将以3%左右的速度增长;节能减排、循环再利用和可降解纤维将成为化纤行业大宗产品技术进步的重点,行业新进入者大幅减少,全球竞争格局和产能分布趋于稳定;随着风电、光伏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,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将开启黄金模式,行业技术进步加速,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;中国随着大企业实力的增强、对研发投入的增加,再加上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优势,将在实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一定优势等。

 

此外,在双碳背景下,端小平呼吁,化纤行业应该提高自信,化纤仍将是实现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的坚实保障,仍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。


 


当前,疫情演进仍是影响全球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,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处长李若愚表示,全球经济正保持复苏势头,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进程分化,主要经济体当中,美国、中国等经济恢复速度较快,而欧洲、日本、印度等受到疫情持续影响,经济复苏出现波折。202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减弱。随着三季度欧美地区疫情反复,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。综合近两年分析,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逐步回归正常化低速复苏。她还表示,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从疫情中复苏,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202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,生产需求不断回升,内生动力逐步增强,但三季度以来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;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散发疫情间歇出现、能源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、能耗双控压力增大等使短期经济承压不可避免。在应对下行压力方面,宏观政策对稳定经济基本盘仍有较大操作空间,宏观调控适时加强跨周期调节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  

 

主动作为 推动“双碳”目标落实

绿色是描绘行业发展成果的最美底色。在“双碳”战略下,作为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的重要领域,中国纺织化纤行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,行业企业在落实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,承担着重要使命与责任。会议现场,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推出两项可持续推动“双碳”目标落实的新活动:一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·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·中国纤维零碳行动(简称芮邦·中国纤维零碳行动)框架协议签约,二是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发布会启动。


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69760516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2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