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6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
历史记录

探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路径

作者: 纺织信息网

2024-06-11

  氧化、低温碳化、高温碳化……走进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纤维生产车间,只见400余米长的碳化线上,一束束雪白的碳纤维原丝历经数小时奇妙旅程,变身为黑色碳丝。

 

  拥有60年历史的老国企吉林化纤,是一家聚焦人造丝、腈纶纤维等领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,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造丝、腈纶纤维生产基地。如今,这个化纤老大哥又多了一个闪亮的新标签”——全国最大、全球单线效率最高、规格牌号最全的碳纤维生产企业。

 

  近年来,吉林化纤依托原有的产业优势,推动传统纤维板块实现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升级的同时,全力培育碳纤维产业,通过突破一系列技术屏障,重塑竞争新优势,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,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3年,该企业碳纤维板块产量同比增长38.3%,拉动整个企业销售收入逆势同比增长10.2%。

 

  开创国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先河

 

  目前,碳化后的产品质量可达到T700级的高水平。这是什么概念?100克的T700级碳纤维就能吊起一台小轿车……穿梭在设备轰鸣的纺丝车间,企业工艺乙班班长齐巍一边查看工作台上的参数,一边对记者说。

 

 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”“工业黄金,强度比钢大,质量比铝轻,耐腐蚀耐高温,导电导热性能优异,是用途广泛的国家战略性新材料。

 

 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,由于化纤行业竞争激烈,行业利润率较低,特别是2005年前后,受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,整个行业普遍承压。为此,该公司大力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,一边有中生新,不断升级现有产品功能和性能,向高端化人造丝、腈纶领域挺进;一边无中生有,把目光投向新材料领域——碳纤维产业。

 

 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德武说,碳纤维是在腈纶工艺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新型纤维,企业腈纶产能大,具备向下游无中生有的能力

 

  虽然碳纤维产品附加值高,但由于生产技术门槛也高,加之国外长期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,我国始终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
 

  没有核心技术,只能受制于人。为了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,2006年,吉林化纤成立研发团队,开始全力破冰

 

  化工原料需经过约100道工序才能变成碳纤维原丝,原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碳丝质量的好坏。齐巍告诉记者,研发团队从原丝入手,在无资料、无图纸、无设备的三无挑战下,携手高校联合攻关,历经无数次试验,终于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。

 

  依托自有核心技术,2011年9月,吉林化纤5000吨碳纤维原丝项目建成投产,第一根碳纤维白丝在齐巍手中成功纺出,该项目也开创了国产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。自此,国内市场一丝难求的局面一去不返,进口碳纤维原丝价格随之下跌40%。

 

  誓将白丝变黑丝

 

  碳纤维极细,七八根单丝合一起不过头发丝粗细,碳化的过程就像做烘焙,十分考验火候,小细节做不好,就做不出好产品。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张海鸥说。

 

  在原丝战场收获首捷后,吉林化纤科研团队再接再厉,开始向碳丝领域发起冲锋。为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,吉林化纤成立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,下力气打造自主创新平台。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设立8个研究所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;一方面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相继打造5个研发中心。此外,该企业还不断深化与多家科研院校的合作,成立了碳纤维联合攻关体。

 

  在健全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的同时,吉林化纤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,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完善落实揭榜挂帅等科研攻关机制,还通过劳动竞赛、技能比武以及劳模工匠选树等,持续激发全员创新创效活力。

 

  迄今为止,集团已累计投入数十亿元进行技术革新,企业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,加上大家宁可黑发变白发,也要把白丝变黑丝的干事热情,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。吉林化纤研发人员陈海军说。

 

  2016年,吉林化纤第一条碳化线中国工程院碳化实验示范线投产,当第一缕碳丝缓缓流出时,白与黑的转换从蓝图变成现实。

 

  依托誓将白丝变黑丝的精神,吉林化纤通过持续创新,还实现了原丝和碳丝生产装备的完全国产化。

 

  指着身边一条单线产能万吨级的生产线,吉林化纤15万吨原丝项目负责人吕宏宇告诉记者: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、自主制造的,其间突破技术瓶颈11项、解决卡脖子难题23个、申报专利35项。

 

  小丝线带动大产业链

 

  几乎每个月都有生产线建成投产,随着产能的加速释放,企业正快马加鞭挺进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,形成了从原料、原丝、碳丝、到复材制品,再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。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孙小君说,欢迎到福布云商了解更多。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69760516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2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