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6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
历史记录

追风逐绿,抢占“纤”机

作者: 中国玻璃纤维

2024-08-19

来源: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 杜静 

2020年前,行业普遍认为纯玻纤织物叶片突破80米之后,很难再突破90米,因为传统的真空灌注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最强刚度。我们没有基础,没有经验,也没有外部的成熟技术可以借鉴,一切都从零开始,只能自己摸索。在公司的支持下,我们不计成本建立“风电力学性能检测实验室”,花了几千万的资金购买成套设备,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。没有规范的样品尺寸,我们自己设计!没有测试方法标准,我们自己创造!实验室搭建好的最初几个月研发人员加班加点,通过大量测试数据的对比、方法的试运行,才得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试验方法。有了相对应的测试方法、样条尺寸之后,实验的开展也是一个大工程。实验中一个样品需要千次、万次、十万次、百万次评估,每个等级都进行3至4组数据,随后进行曲线拟合,才能判定样品的好与坏。相当于一个样品就要运行上千万次试验!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?一分钟三百次,一天24小时就是432000次。单单一套样品的实验时间就长达1个月!而实际的实验过程有上百个样品要评估,可想实验开展起来难度有多大。

创新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,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、新势能、新动态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。2022年12月,全球最长半径为126米海上抗台风型叶片正式下线,刷新了全球风电叶片长度纪录。2023年4月,全球最长直径为216米的陆上超大型风电叶片成功下线。值得骄傲的是,这两款叶片都用到了巨石研发的超高模量E8-390产品,并且自从叶片长度突破80米之后,叶片的更新迭代均出现了巨石生产的风电产品的影子,实现了每三只叶片中就有一只使用巨石玻纤的壮举。

如今,巨石在淮安首开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先河,配套建设新能源公司,率先走出了一条从生产玻纤到使用玻纤、利用绿能为风电生产玻纤的新路子。

在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的基础上,巨石坚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,持续向绿迈进,让绿色生产力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。2023年5月20日,我们打下了风电基座的第一根桩,到2024年4月30日首批20台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,我们巨石团队奋勇拼搏,仅用330天时间就创造了中国风电建设史上的“巨石速度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风力发电给我们带来清洁能源,一部分用到了淮安公司的零碳基地,另一部分输送到国家电网。风力发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清洁能源,但它的噪声污染对于风车附近的居民来说,并不是一件好事。为了解决这样的噪声污染,我们在97米长的风力叶片的尾端,加装了26米的锯齿结构,用这样的方式来改善叶片的破空气流,通过锯齿结构破坏叶片转动时的展向涡流,使大尺度涡变成各种不同尺度的小涡,大大降低风机所带来的噪声污染。这样一点小小的精妙改动,可以大大缓解困扰风车周边居民的噪声污染问题。这样的贴心举措,不仅是我们对环境的坚定担当,也是我们对当地居民的深情负责。

同时,7月26日,中国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第二条玻纤生产线胜利点火,让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步入了发展快车道。该基地是公司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,充分彰显了巨石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硬核担当,勇于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。对于我们巨石人,绿色低碳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一项神圣的使命!


风起,云涌,万物翕动。扶摇而上的除了风电,还有我们的绿色梦想!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69760516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2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