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6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
历史记录

"降温 + 发电” 双效纳米织物亮相intertextile 春夏面辅料展

作者: 中国纺织科技

2025-03-01



2025年3月11-13日,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(春夏)博览会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。作为展会重要板块之一,“新技术创新空间”聚焦“绿色低碳纺织”,汇聚全球前沿科技。苏州大学张克勤教授团队将展示“双效纳米织物”,该织物集“降温+发电”于一体,不仅实现人体降温3℃,还可将体热转化为电能,为智能穿戴设备供能。













一、技术亮点:降温与发电双效革新
超强降温性能反射率高达0.94: 纳米织物通过多级结构设计,全太阳光谱反射率与中红外发射率均达0.94,日间辐射降温效果达2-3℃,性能远超市面同类产品。
户外实测验证: 苏州正午测试中,织物表面温度低于环境2-3℃;覆盖建筑屋顶后,室内温度降低4℃,制冷效率提升50%。
1 :具有多级设计和多功能热管理应用的辐射降温纺织品
1、工业化量产突破
采用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+ePTFE薄膜复合工艺,突破传统材料生产瓶颈,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,成本可控,适配大规模应用需求。
2、多功能集成应用
智能穿戴: 制成夏季凉感衣物,显著提升穿戴舒适度,体感温度降低3℃。
建筑节能: 覆盖屋顶可减少空调能耗30%,助力绿色建筑认证。
能源自供给: 与柔性热电器件结合,利用人体温差发电,为智能手表、健康监测设备持续供能。
二、技术突破:科学设计赋能实际应用
1、双层纳米结构设计
外层:高密度二氧化硅纤维膜,反射90%以上太阳光,隔绝外部热源。
内层:ePTFE薄膜高效发射人体红外热量,同时保持材料柔韧耐用。
2:辐射降温纺织品的结构设计
2、能源转换效率提升: 与热电模块集成后,温度梯度提升30%,输出功率显著增加,可驱动低功耗电子设备(如心率监测仪、GPS模块)。
3:纳米织物的户外辐射制冷性能
三、全球意义与市场前景
在全球变暖与能源危机的双重挑战下,传统高能耗制冷技术已难以为继。苏州大学团队研发的纳米织物通过“被动降温+热能回收”双模式,为以下领域提供创新路径:
智能穿戴:提升穿戴舒适度,延长电子设备续航。
绿色建筑:降低空调能耗,助力“零碳建筑”目标。
城市热岛治理:覆盖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,缓解高温效应。
目前,该技术已获国际顶刊《Device》刊发,并进入商业化阶段,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服装、建筑、户外装备等领域,推动低碳经济转型。
4 纳米织物的户外降温应用
5 基于纳米织物的人体热能收集
四、研发团队
张克勤 ,苏州大学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现任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,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。2000年12月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,先后于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哈佛大学开展研究工作。曾在Nature, Physical Review Letters, Matter, Device, Science advances, Advanced Materials,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,并三次入选全球“高被引科学家”名单;撰写学术专著5部;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,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、863等项目4次;并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(2019年)一项。任美国物理学会终身会员,美国材料学会、中国功能材料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。长期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、纤维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
胡建臣 ,苏州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2013年于日本九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,就读期间课题实际完成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(NIMS)。2014年受聘于苏州大学,现为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副教授。目前已在Device,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,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,ACS Nano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,出版学术专著两部。目前主要研究方向:纺织品的非化学着色方案的开发与改进、可穿戴能源器件的纺织品评价。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69760516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2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