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6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
历史记录

国际巨头纷纷撤退!PTA 市场冰火两重天: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产能过剩?

作者: 化纤头条

2025-05-20

国际化工巨头纷纷退出 PTA 业务,全球产能过剩背景下,中国却逆势扩张!2023 年乐天化学、英力士、三菱化学相继退出 PTA 市场,累计退出产能达 176.5 万吨 / 年,而中国 PTA 产能却突破 8000 万吨,占全球 63%。但问题来了,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能持续多久?


国际巨头为何纷纷撤退?

全球 PTA 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,国际巨头退出的背后是成本竞争力的全面溃败。欧洲某 90 年代投产的老装置单位加工成本高达 550 元 / 吨,比中国先进工艺高出 53.6%,在 PX 价格高位时每吨亏损超 800 元。这直接导致英力士关闭比利时 44 万吨装置,三菱化学出售印尼 66 万吨产能。此外,乐天化学彻底退出巴基斯坦 50 万吨 PTA 业务,将资金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市场。这些巨头的退出并非偶然,而是全球 PTA 市场长期产能过剩、低利润环境下的必然选择。


中国企业凭什么逆势而上?

中国企业的优势则来自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,采用英威达 P8++ 工艺的 600 万吨级装置,PX 单耗低至 0.65,副产蒸汽还能覆盖 30% 能耗。更狠的是,国内四大民营石化企业(恒逸、荣盛、恒力、桐昆)产能合计占比已达 50%,形成寡头垄断格局。2023 年全国 PTA 总产能 8062 万吨,实际产量 6400 万吨,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。这种规模效应不仅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,还增强了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议价能力。


疯狂扩张的 “后遗症” 何时爆发?

市场格局重塑已不可避免,日本东丽宣布 2026 年停产后,亚洲 PTA 产能将完全依赖中国和东南亚,但疯狂扩张的 “后遗症” 也开始显现 ——2024 年国内 PTA 实际开工率仅 79.4%,较设计产能低 20 个百分点。新增产能如虹港 240 万吨 / 海伦 320 万吨装置即将投产,将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。与此同时,聚酯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,聚酯产品普遍亏损,可能导致 6-7 月聚酯开工负荷窄幅下降,抑制 PTA 需求。

说到底,这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,而是全球化工产业链的重构。未来 3 年,中国 PTA 企业将面临双重挑战:既要消化新增产能,又要应对欧美高端材料的技术封锁。建议企业短期紧盯 PX - 石脑油价差套利机会,中长期必须向 PET 瓶片、可降解塑料等高附加值领域突围。记住,当潮水退去时,活下来的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,但一定是成本控制最狠的。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69760516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2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