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9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
历史记录

数据里的棉纺织丨规上企业顶住压力,主要指标好转

作者: 中国纺织

2025-05-31

图片














棉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行业基础良好,竞争优势较强,在繁荣市场、扩大出口、吸纳就业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
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聚集了全国棉纺织、色织、牛仔布等大型骨干生产企业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,会员企业生产的纱、布、色织布(含牛仔布)工业产值占全国棉纺织工业总产值约70%。


为及时跟踪棉纺织企业运行状况,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专业部门每月对企业、集群经营状况进行及时沟通、汇总、分析形成“月度分析”“行业景气”“市场大调查”三份专业报告。其中涉及260余户棉纺织企业及全国约15个产业集群数据,具有行业代表性。三大报告具有权威性、专业性的决策参考价值,《中国纺织》官微以“数据里的棉纺织”栏目持续定期进行合作刊载,以馈读者。


一、棉纺织业——多个经济指标边际改善
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-4月份规模以上棉纺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.2%,与1-3月份持平。在上年较低基数的情况下,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.1%,1-3月份收缩6.8个百分点。1-4月份,规上棉纺织利润率为1.82%,较上年同期扩大0.38个百分点,较1-3月份扩大0.3个百分点,棉纺纱和棉织造较1-3月份分别扩大0.220.46个百分点。

1-4月份数据显示,与工业、制造业相比,棉纺织1.82%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偏弱,资产负债率和产成品库存周转天数更高,行业经济运行承压更大。相较于纺织行业,棉纺织业亏损面略低,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为正增长,同期纺织行业两项指标均为负值,但棉纺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仍偏低,资产负债率稍高,产成品库存周转天数较高。

(一)营业收入——棉纺纱增速稍有加快,棉织造增速由正转负

1-4月份,规模以上棉纺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.2%,与1-3月份持平,其中棉纺纱增速为0.4%,较1-3月份加快0.1个百分点,棉织造增速由正转负,下降0.2%。从营收指标来看,棉纺纱和棉织造均处于较平稳状态。

(二)利润总额——低基数下同比大增,增幅收缩

1-4月份,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,规模以上棉纺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.1%,较1-3月份收缩了6.8个百分点。其中棉纺纱和棉织造同比增速分别为36.1%9.9%,较1-3月份分别收缩了9.24.7个百分点。

(三)营业收入利润率——处于低位但趋势向好

1-4月份,规模以上棉纺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.82%,较1-3月份扩大0.30个百分点。其中棉纺纱和棉织造利润率分别为1.44%2.56%, 较1-3月份分别扩大0.220.46个百分点。棉纺织营收利润率指标延续向好发展趋势。

(四)亏损面——棉纺纱和棉织造均有收缩

1-4月份,规模以上棉纺织亏损面为28.1%,较1-3月份收缩3.3个百分点。其中棉纺纱和棉织造亏损面分别为29.7%25.7%,较1-3月份分别收缩了2.64.4个百分点。从亏损面指标看,棉纺纱和棉织造均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
(五)出口交货值——棉纺纱增速高于棉织造,均在良好区间

1-4月份,规模以上棉纺织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.2%,较1-3月份增速降低1.0个百分点。其中棉纺纱和棉织造增速分别为10.9%5.5%,较1-3月份分别降低0.71.2个百分点。

(六)产品产量——增速较快或加大竞争力度

1-4月份,规模以上纱产量为754.5万吨,同比增长7.03%增速较1-3月份放缓1.08个百分点,棉纱、棉混纺纱和化纤纱均有不同程度增长。规模以上布产量为101.2亿米,同比增长2.33%,增速较1-3月份放缓1.07个百分点,其中色织布(含牛仔布)增速达到10.48%。棉纺织产品增速处于较快水平,一方面反映行业新增投资和开工水平较好,但在利润率整体偏低的情况下也加大了竞争力度。

二、运行展望


4月份,棉纺织行业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终端需求仍然不足的现状,有力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,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,整体趋势向好。但仍要看到,国际环境变数仍多,国内终端需求不足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,与过往历年相比,利润率和亏损面等比率指标仍然处于较弱水平,行业效益稳步恢复的基础还需继续巩固。接下来,市场或将逐步转入淡季,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优化调整产业结构,加快转型升级,促进行业效益持续恢复向好。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69760516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2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