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6
今日商品数
商品 店铺

历史记录

化纤头条 | 如何用百分之几的利润,吃下动辄翻倍的运费、原料、关税?纺织人:我选择躺平

作者: 化纤头条

2025-06-29

前段时间,受地缘争端“黑天鹅”事件叠加阿曼湾海域意外事故影响,引发成本及供应担忧,原油大幅上涨,聚酯商品情绪一路上升涤纶长丝价格一涨再涨,纺织企业再次感受到了成本上涨的痛苦。

行业进入微利时代

今年听到不止一位纺织人表示:“以前说卖布不赚钱就是赚得少了一点,但今年说不赚钱是真的不赚钱。”

随着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波织机数量爆发,市场上织造产能出现了明显的过剩,下游需求根本就消化不了,叠加近些年全球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,以及今年的美国关税政策,市场陷入了严重内卷,很多原本被视为“鸡肋”的订单也变成了香饽饽,不少织造企业也只是为了开机而开机。

大部分的订单,如果除去各类成本,最终净利润往往能剩下百分之几就不错了,行业正式进入了微利时代。

频繁出现的翻倍行情

订单利润虽然一路走低,但成本的上涨很多时候却非人力所能控制。

俄乌冲突曾经在2022年6月让国际油价一度逼近130美元/桶,PTA、涤纶长丝的价格直逼2018年的历史高位;

胡塞武装封锁红海使得大量商船不得不改道好望角,不仅货期大幅增加,运费更是两倍、三倍地往上翻;

2025年上半年,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,先是连续两次共加征了20%芬太尼关税,之后又推出所谓“对等”关税,之后更是丧心病狂地把关税直接推高到145%,虽然之后经过谈判部分关税暂停征收,但剩下的那部分关税也不是大部分订单能够承受的。

当百分之几的利润,遭遇动辄翻倍的成本上涨,市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?

过高成本导致“躺平”增加

面对成本的小幅度上涨,过去大部分纺织企业迫于生存压力会选择硬吃,因此在运费涨价时,虽然大部分纺织外贸企业口头上抱怨成本上涨,但考虑到运费在总成本中占比相对有限,纺织企业还算有能力能够承担下来,但如果成本涨得过高,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会选择“躺平”。

以前段时间的关税为例,对等关税一出来,给到中国的税率是34%,加上20%的芬太尼关税以及之前原来就存在的关税,对美的出口生意一下子就停滞了,不是不想做生意,而是成本涨成这个样子,生意根本就没法做,这个亏损已经不是大部分纺织企业能够承受的了。

再说到原料成本的上涨,前段时间因为伊朗与以色列的局势升温,市场出现了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的担忧,部分机构预测油价可能会在极端情况下上涨至120美元/桶。但高价原料会带来需求的大幅缩减,就比如2022年6月涤纶POY最高涨到了9200元/吨,而2022年6月以后江浙织机开机率也是近些年来最低的。

目前虽然涤丝价格出现回落,但纺织企业的“躺平”依然在继续。

另辟蹊径追寻溢价

除了“躺平”外,纺织企业就没有别的路了吗?当然不是。要对冲成本上涨,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溢价能力。

近期,Labubu已经成为全球热议的流量密码,一货难求,而近些年的演唱会热潮,几百上千元一张的门票,一开放就抢购一空,其背后的情绪价值能够蕴含大量的溢价,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。而在纺织行业中,就是各种奢侈品牌。

只是相对的,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,是真正的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目前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,国货品牌的溢价能力也在增加。

不过高价同时也意味着稀缺性,大部分纺织品注定与这种稀缺性无缘,也有不少大厂选择向产业链更下游进军。

6月15日,知名特高支纱制造商无锡一棉官方零售小程序正式上线,主营特高支衬衫、T恤、POLO衫、床品、裤装等。

无独有偶,无锡一棉并非第一家实行终端产品零售的纺织大厂,在此之前,鲁泰纺织、悦达纺织均已开启了尝试。

与织造相比,下游零售利润明显更高,能够支撑更高的溢价,但厮杀的血腥程度丝毫不逊于上游,最终结果如何,还需时间来证明。

提示

×

您当前尚未登录,如需购买当前文章,请立即登录

底部

Copyright ©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发江程广场2号楼520室 客服电话021-69760516

域名备案:沪ICP备17024305号-2 

沪ICP许可证号: 沪B2-20200070

沪EDI许可证:沪B2-20200070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